所謂專業人士與工作



2/【之一:專業人士】

  「因為就業困難,所以我們常勸人要當"專業人士",然而世界上卻有許多專業都苦無傳人,工作、公司都不是選擇的重點,所謂專業人士,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。」

  半夜看到漫畫【王牌酒保】封面上作者序後,這這段話一直離不開腦海,
  就學中、入社會,整個過程中都有人耳提面命的問
  「你主修什麼?」
  「你的專長是什麼?最會什麼?什麼比別人強?」
  「你要有一技之長。」

  尤其身分是休學後的我,初衷本為尋找自己的興趣和熱情,卻在社會壓力和身邊人言語的潛移默化下,不知不覺,變成尋找自己的『一技之長』,而且還總被評論這項『一技之長』賺不賺錢,好像歸類的抽屜為了方便整理,只貼上了[賺錢/有能力]及[不賺錢/沒能力]這兩張標籤,就像那個人的老爸一樣。

  金工就有點像是這樣,滿腔熱血的學,拿到第一名證書及乙級證照後,就被催促著:這是你擅長的,趕快去找這方面的工作吧!好像沒有拿金工當專長去賺錢是很可惜的事。

  我一直有些迷惘地這樣被推著走,

  我喜歡做金工,可以從無到有創作自己的東西那種感覺無與倫比,戰勝金屬的堅硬,讓她變成有著美妙線條的飾品,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,可以把腦海畫面用金屬表現出來。可是,我從沒有想要拿金工來工作,我總對他人說,『時間還沒到』,但真正想說的是,『金工之於我是達到目標的幫手,我想要拿金工『來做我喜歡做的事』,而不是當工作選項,它已經是我的一部分了,總有一天會派上用場,只是急不得』



2-1/【之二:工作做事】

  看到「所謂專業人士,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」,像是有人在紙窗上戳了一個小洞,貼上前看,才明瞭到至今我的視野其實只停留在那面純白紙上,其實可以更廣、更深,

  明白做而言不如起而行,活到現在,生活步調之於我是個很大的課題,消沉跟衝刺之間交替,起起伏伏,曾經封閉自己一兩年,在開學跟退學之間載浮載沉;曾經密集衝刺後又沉寂半年;曾經維持同一步調走了半年,卻又無法穩固在一個地點,想要刺激想要前進,透過各種調整,我已經了解自己不擅長跑百米的躁急,也不適合長跑那般平穩的生活。

  明白人不能貪心,我喜歡人,喜歡文字、舞蹈、音樂、影像,總試圖創作,但缺乏強烈的目的和動機下,無法找到將其中一項或多項轉化為輔助工具的方法,總感到我要的那個東西在不遠處,在不遠處,身體卻像在平衡木上搖搖晃晃,走不專心也走不好。

  總想,怎麼樣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,怎樣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,怎樣從自己本身出發,一個小小的計畫最後有可能變成有影響的事?

  上面這張圖同樣出自【王牌酒保】裡,

  『人工作的目的,就是在尋找各式各樣大人的心,我是這麼想的。』

  工作不應該是為了生活,而是為了生活而工作,利用自己的專業,去找尋各樣的事物,去經歷各樣的情感,如此,在工作時,不知不覺也在生活了。

  問問看自己:「如果妳的人生是本書 妳希望故事如何發展?」

  If you don't want to do something, you'll find an excuse. If you do, you'll find a way.
  -《永不妥協Erin Brockovich》



  註:
  附上很有意思的一段話,有關一個攝影師對攝影本質的看法。
  (來源:國家地理攝影比賽 2014 總冠軍 Brian Yen

  問︰那麼當你舉機的時候,其實是在尋找甚麼?

  答︰我所拍攝的東西,是一個充滿故事與象徵的世界,但是很容易被雜亂的資訊所遮蓋。攝影師的工作,就是抹掉那些雜質,像考古學家把泥土從出土文物上抹去,即會發現到珍貴而有價值的事物。所以我會經常想像不同的畫面,例如今次得獎作品,就是一個有如靈魂從人潮中飄出去、隔離開來的影像。

0 comments: